人到33歲後不聽新歌


@馮禮慈 - 2015/09/23

很多人認為「以前的歌好聽」,他們說今天的歌不知所謂,認定以往的歌才是好歌。香港人如是,外國人也如是。但大家想想:如果幾十年來幾代人都覺得以前的歌好聽過現在的歌,那麼,全世界的歌水準豈不是一直向下,永不停止?再者,你所說的「以前的歌」跟他所說的「以前的歌」以至其他人心目中的所說的「以前」並不一定相同,那麼那個時候的「以前」才是真正的「以前」?

其實,人通常認為當他在十幾廿歲時聽的歌最好聽。當人到了四、五十幾歲時,仍會認為當他十幾廿歲時的歌最正。原因是一個人在十幾廿歲時,腦部的敏感度、記憶力最強勁,少年十五二十時樣樣感到新鮮,對歌(及其他東西)感受特別強。人們到了到三、四十歲,就會出現「歌曲急凍」情形,只會記著他以前聽過的歌,而不會再聽新歌。這看法有沒有根據呢?有。

美國科網寫手Skynet & Ebert不久前利用美國音樂網Spotify用戶口味資料,整理出人們聽歌口味分佈,結果他們發現:人們平均到了33歲後就不再聽新歌!即是說一般人約在33歲以後的幾十年,都只聽「以前」的歌。由於他們下半生都不會接觸新歌,如你問他們那時的歌好聽,他們的答案自然是「以前的歌好聽」啦。但這不表示「現在」的歌不好,這只表示他們沒接觸現在的歌吧了。

Skynet & Ebert的研究還指出,人們在十幾歲時,喜歡的音樂往往是最Hit、最Pop、最熱門的歌;到了二十歲以後,人開始找到自己的音樂口味,開始偏離最最Hit的歌,開始喜歡些較冷門較另類的音樂。接近三十歲時人的口味接近成熟,不再跟風。

Skynet & Ebert的分析說不上是學術研究,不過他們得出的結果跟一些學術研究結果相符。例如年前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Holbrook與Schindler調查指出,對於各式消費產品,人們最喜歡在十幾廿歲時的所用過的或在當時推出的產品,包括音樂在內。所以,別再因你對「以前的歌很熟悉」、「可以背出以前的歌」就認為「以前的歌好」,為自己腦袋健康著想,多聽新歌吧!

Holbrook 與Schindler解釋:這是因為在十幾廿歲時,人所接觸過的,腦袋最留「印」下("imprint")深刻和清晰的印象,歷久不衰。Swarthmore College歷史教授Timothy Burke指十幾廿歲時乃人生的formative years,即形成之年,故感受最深刻

五六十歲時,乜世面都見過,乜歌都聽過,加上記憶力衰退,這時聽歌的感受又怎能與廿歲時相比呢?就正如初戀永遠是最難忘最甜蜜的道理一樣。這個道理我講過好幾次。

紐約 Columbia University 市場系教授Morris Holbrook與Rutgers University 商學院教授Robert Schindler 調查得到結果指出,對於各式消費產品,人的喜好是:最喜歡他們在十幾廿歲時的所用過的或在當時推出的產品。Holbrook 與Schindler解釋:這是因為在十幾廿歲時,人所接觸過的,腦袋最留「印」下("imprint")深刻和清晰的印象,歷久不衰。Swarthmore College歷史教授Timothy Burke指十幾廿歲時乃人生的formative years,即形成之年,故感受最深刻這就是為何這麼多人認為以前的歌好聽0的的原因了‧非表示以前的歌一定好過今天的歌。


#####

星島日報, 2015

[ #音樂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馮禮慈 Terms

Author @馮禮慈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